王新潮:并购助力长电科技突破发展瓶颈
长电科技与星科金朋之间的整合大幕正在拉开。就长电科技此番蛇吞象之后,如何“消化吸收”星科金朋的技术和市场?长电科技王新潮认为,作为国内封装龙头企业,长电科技2014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但已经碰到发展瓶颈,开始面临获得高端客户和市场的困难。怎么来突破这个瓶颈呢?长电科技最初的解决方案是跟中芯国际合作,藉此导入高端客户。这时出现了另外一个机会——淡马锡要出售星科金朋。星科金朋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市场、国际化管理经验和人才,其客户、技术与长电科技的重叠非常少,互补性达到95%以上,这些都是长电科技非常需要的,也是长电科技可能花五年、十年都不一定能做到的。
对于并购容易整合难,星科金朋近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业绩为负的问题,王新潮这样认为,星科金朋亏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二是由此导致的中央总部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高;三是负债比较重;四是没有很好地开发中国市场。高度集中就代表不灵活,下面工厂的积极性就不够,订单不足导致产能利用不足,因此这种制造中心的管理模式就很难赚钱。世界排名靠前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中有两种管理模式:利润中心和高度集中的制造中心,据我观察,凡是采用利润中心模式的都赚钱,比如日月光;凡是采用高度集中的制造中心模式的都亏钱,比如星科金朋。
对于上述四大问题,王新潮提出了五大应对对策。其中,星科金朋的CEO负责两条,王新潮负责两条,双方共同负责一条。第一条就是改变管理模式,他们正在改进,现在天天去客户那里要订单,内部的积极性已经提高了。第二,实行利润中心制,调整人员配置。而王新潮管的两个问题,一是用好国家对集成电路扶持的产业政策,降低财务费用;二是帮星科金朋开发中国市场。最后一点,双方优化资源,星科金朋的产能非常大,而长电方面原来曾需要扩大产能,现在就不用为此再作投资了,利用好星科金朋的产能就行。
王新潮说:“我觉得不会太长。所谓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上的认同比较难,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第一,在中国我们的资源更多,发展条件也成熟;第二,星科金朋的CEO对长电比较认同,观念也一致,其在韩国、新加坡的团队也很成熟。”
王新潮认为,首先,收购初期出现一些跑单跑人的现象是正常的,相信很快就会稳定下来。我与星科金朋的CEO花了点时间拜访了全世界的客户,客户非常看好我们的整合前景,而他们看好的依据,首先主要是基于本次整合将改善星科金朋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认可并购对星科金朋带来的资源协同效应。
王新潮认为星科金朋2015年在经营上扭亏是有可能的。一些不利因素也都是暂时的影响。
长电科技是怎么跟国家产业基金合作的?
长电科技收购星科金朋是国家产业基金参与的海外收购第一单,王新潮说,长电科技能够得到国家产业基金支持收购星科金朋,是非常幸运的,我非常感谢中芯国际和国家产业基金。最初长电科技是打算以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1:1完成收购,这时候国家产业基金刚好设立,正在考察项目,长电科技的这个收购项目也有亮点,有中芯国际的参与,因此得到国家产业基金的支持。
王新潮还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是黄金十年,总体上非常看好这个产业。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集成电路50%的市场在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其次,国家看到了集成电路的战略意义,政策导向和支持会推动产业发展,其中代表性的就是国家产业基金的商业化运作和投资思路;第三,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包括技术、人才。综上,我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前提都具备了,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有大的突破,就要拿出更大的雄心壮志,我认为国家产业基金要有更大的动作才行,要加大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海外并购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