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园工艺
 
不追随摩尔定律的上海先进,为何能打破IGBT国外垄断?
 2015-10-23
 

近日,分别与比亚迪、中国中车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高铁用IGBT国产化产业链的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外业界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对此评价甚高:IGBT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性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和高铁等轨道交通车辆动力系统“核心的核心”,我国IGBT市场虽然全球最大,却一直严重依赖进口。此举打破了国外对IGBT的垄断,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和高铁跳起了真正的“中国芯”。

 

既不是行业领头羊,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队”,上海先进何以取得如何成就?为此,《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先进董事长陈建明。

 

立足特色工艺,不追随摩尔定律

 

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先进,是我国大陆最早引进国外先进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后的20年里一直是国内行业的领头羊。但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把上海先进推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008年8月我来到上海先进并担任董事长,在之后的一个月内股价从两毛多跌到七分钱。”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建明指着身边的上海先进副总裁周卫平说,“压力太大,随后来的周卫平急得半边脸肿起来老高。”

 

“顽强挺过国际金融危机后,上海先进虽然连续6年实现了盈利,但却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陈建明不禁感概,“这次的压力甚至比当年还要大。”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上海先进逐渐掌握了多项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在IGBT、汽车电子、MEMS等特定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上海先进在国内首家获得欧洲汽车电子VDA6.3(A级)资质,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芯片制造公司和生产IGBT芯片最多的公司,至今累计生产IGBT芯片70多万片。

 

但是,由于面对的主要是国际市场,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工艺技术、狭窄的市场空间和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客户订单给多少做多少,企业发展受制于主要客户,只能根据客户需要调整生产规模和技术,甚至追加投资。销售额、利润、产能利用率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陈建明告诉记者,“而且最让我们困惑的是,作为代工企业,我们并不知道生产出来的晶圆被用在哪里。军用还是民用?汽车、飞机还是消费电子产品?”

 

是这样被温水煮青蛙,还是谋求主动转型?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东们的意见始终难以统一。“我们目前有5英寸、6英寸、8英寸三条生产线,部分股东认为应该遵循摩尔定律,顺应产业潮流上马更先进的生产线,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陈建明说,“但我认为,上海先进必须在深化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立足于公司特色工艺能力,主动将自身融入最具发展前景的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中,谋求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说服股东们放弃坚守摩尔定律的过程很艰难,冲突也很激烈。直到去年,上海先进才明确向新能源汽车、高铁、智能电网等国内八大产业进军。陈建明亲自带队,主动和国内主要企业接洽,对方均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主动对接重点领域,谋求和产业共同发展

 

“上马新产线需要很多资金,虽然有地方政府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动资金,但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却非易事。而目前我们的生产线完全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高铁用功率器件的需求。”陈建明强调,“盲目追求新产线,不如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挖掘现有产能的价值。”

 

按照“在深化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建设国内产业联盟,全力以赴开拓国内新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上海先进在认真分析我国市场、解读国家战略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决定将市场的重点聚焦于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最大的轨道交通制造商中国中车集团和最大的智能电网建设集团中国电网,积极投身国家重点战略产业的建设。

 

如今,上海先进已经成功将自身打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高铁产业链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国家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我们视为中国制造、民族品牌植入‘中国芯’为己任,希望参与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陈建明表示,“同时,我想我们这种打破代工服务模式,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谋求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全新商业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中小半导体企业提供借鉴和经验。”

 

陈建明进一步表示,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上海先进将分三个阶段参与国家战略发展。

 

首先是生产制造一代。上海先进与比亚迪双方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在1200VIGBT平台上开发了2个产品,且都是一次成功。目前这2个产品已经通过了全套汽车级可靠性标准测试,并开始装车试用。今年8月,上海先进通过了比亚迪专家组的审核,正式进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用IGBT的供应链。目前已经签订一份订单,今年第四季度小批量生产,明年实现规模生产,10月21日上海先进与比亚迪微电子签署战略产业合作联盟协议,更为今后的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研发实验一代。上海先进与中国中车在去年10月中国北车(中车合并前为中国北车)正式签署了建设战略产业联盟协议,目前由双方合作设计制造的6500V-IGBT芯片已经在快速奔驶的高铁上超过了2万公司,超过了预订考核指标,实现了中国高铁跳动“中国芯”梦想。10月22日,中车集团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喜讯。

 

最后是规划推进一代。通过前期的努力,上海先进已经与国家电网、上汽集团等达成共识,为建立建设战略产业联盟做好了准备,为上海先进核心制造技术进入国家智能电网和本市新能源汽车的打下了基础。

 

“在积极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先进也将实现由强到大的发展,计划到2015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陈建明表示,“力争在10年内,将上海先进打造成为全球最强的模拟电路、功率器件晶圆制造商。”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