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成立半导体希望基金 中国存储器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据韩国媒体报导,三星和SK海力士已同意参与由政府主导总规模约2,000亿韩元的“半导体希望基金”,三星将出资500亿韩元、SK海力士则分摊250亿韩元。韩国企划财务部副部长周亨焕表示,期望半导体希望基金能成为促进韩国系统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三星、SK海力士是全球前两大存储器芯片商,单是DRAM领域,两大厂市占率总和超过七成,具有绝对制价与技术领先优势,两大厂领军筹组南韩“半导体希望基金”,预料以存储器相关业务为优先。
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是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1938年3月它于韩国大邱成立,创始人是李秉喆。
主要产品: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数码摄像机、动态存储器、静态存储器、CDMA手机等。
SK海力士
海力士半导体在1983年以现代电子产业有限公司成立,在1996年正式在韩国上市,1999年收购LG半导体,2001年将公司名称改为(株)海力士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分离出来。2004年10月将系统IC业务出售给花旗集团,成为专业的存储器制造商。
主要产品: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移动通讯解决方案。
存储器市场格局
半导体存储器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其三大主流产品DRAM,NAND Flash,NOR Flash更是如此,尤其是前两者,全球市场基本被前三大公司占据,且近年来垄断程度逐步加剧。以DRAM和NAND两种主要存储芯片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DRAM市场93%份额由韩国三星、海力士和美国美光科技三家占据,而NAND Flash市场几乎全部被三星、海力士、东芝、闪迪、美光和英特尔等六家瓜分。
众所周知,自2012年美光宣布收购日本尔必达公司,并于一年后成功完成收购后,全球DRAM市场便进入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寡头“三国杀”的格局。
三角形的形状最为稳定,三足鼎立的格局持续至今。去年年底,美光宣布收购其代工厂华亚科,意图整合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力量,形成泛美体系对抗三星、海力士韩系大军。
三足鼎立的平衡唯一有可能打破的时候,从目前的情况判断,将是出于国家力量的介入,而这一力量最有可能来自于中国。
中国存储“芯”力量
以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基金做为后盾,中国正在大手笔坚决支持发半导体产业,以改变目前半导体芯片进口额高于石油的“缺芯”局面。存储产业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正斥巨资启动国家存储器战略。但由于存储器行业门槛高,我国在传统的存储器领域很难短期内赶超国外同行,所以新型存储器将成为我国弯道超车的最佳选择。
国内企业在当前新形势下发展存储器产业,不应只是简单追赶,而要更加注重技术原创和市场创新;应做好长期准备,在资金上确保持续投入;另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在立足自身市场特点的基础上追求世界领先水平。
据悉,2016年底长江存储将兴建首座12吋厂,最快2017年底生产自制32层堆叠3D NAND芯片,尽管落后目前三星电子、东芝技术约2个世代,然而终于全面进军NAND Flash领域了。
大力发展存储器不仅是市场需求,同时也是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此前表示,应该把发展存储器芯片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
(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