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东芝沉落,闪存业务何去何从?
 2017-2-24
 

东芝近两年可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继2015年爆出财报造假事件后,2016年底又陷入核电业务减记、财务危机、董事长辞职的泥潭。为避免公司股票被摘牌,东芝只得再次宣布以分拆并出售核心业务股份的方式,筹资自救。

 

这一次东芝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其最核心、最赚钱的闪存等芯片业务了。截至记者发稿前,最新消息是路透社爆出的东芝计划寻求至少1万亿日元(约88亿美元)的报价。

 

由于美国核电站项目延期导致成本超支,东芝对旗下子公司美国西屋2015年收购的核电工程建设公司CB&IStone&Webster进行了63亿美元的减记处理。原本只想以20%股份一搏的东芝首席执行官纲川智(Satoshi Tsunakawa)不得不表态,东芝或考虑出售芯片业务大部分股份甚至可能全部资产。

 

失守日本存储最后标的

 

说起来不免有些令人唏嘘,东芝这次选择出售股权的闪存业务,其技术发明者正是已有140多年历史的东芝。

 

1984年,正在东芝公司工作的舛冈富士雄博士首先提出了闪存的概念。1987年,东芝又成功开发出NAND闪存。由于非易失性、抹写速度快、存储单元面积小等特征,成为越来越多公司选择的硅存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卡、USB设备乃至消费者、工业企业的云程序中。NAND闪存市场发展迅速,闪存逐渐成为国际标准的存储设备。东芝也借由发展相关业务顺利从以家电、重型电机为主体的船体企业向以通信、电子为主体的IT企业转型。

 

也正是东芝,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同日立、三菱电子和NEC等其他日本企业一起,从美国手中抢走了存储器市场。借助DRAM和NAND闪存的发展机遇,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占有率第一强国,东芝、NEC和日立也曾长期霸占全球半导体公司TOP 3。

 

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随着日本电子业整体走向弱势,DRAM在韩企高举高打下不得已退出市场,NAND靠东芝一家死守,日本半导体业已没了当初的辉煌。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报告,2016年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日本公司只有东芝一家,排名第9,预计2016年半导体营收达109.22亿美元。

 

“从历史经验来看,日本与韩国都曾经以存储器(DRAM和NAND Flash)为突破口,一跃成为半导体大国。”半导体专家莫大康曾告诉记者。

 

正如日本政府所担忧的,存储器属于高度垄断的行业,对于国家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如果东芝这家日本最后的元老级存储器支柱的技术、人才、品牌外流,将是日本无法承受的。

 

香饽饽遭众人抢

 

近一周以来,关于东芝的消息几乎每天都会出新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真假。可以明确的是,对东芝闪存业务垂涎的企业很多。

 

根据日媒报道的消息来看,目前透露出参与竞购意愿的就有美光、SK海力士、鸿海、西部数据、微软、苹果、佳能、英国投资基金“Permira”、美国“贝恩资本”、东京威力科创公司、美国投资基金“银湖”等。

 

这跟东芝目前在NAND方面的市场地位和掌握的核心技术不无关系,而该产业本身就是技术门槛较高的产业。根据记者从集邦咨询旗下DRAMeXchange获取的数据,从2016年第三季度销售情况来看,东芝以20.27亿美元的营收,稳居NAND市场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为19.8%;市场老大三星则以27.44亿美元的营收占据36.6%的市场份额。

 

而行业目前对今年存储产业的发展普遍看好。根据DRAMeXchange的数据,2016年NAND在全球实现了304.41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6.3%;2017年的预测数据更加乐观,预计营收额将达到443.55亿美元,预计比2016年将增长45.7%。

 

“东芝是NAND的发明者,不少技术发展都是由东芝推动的。三星目前在3D NAND上领先。但从总体上看,东芝和三星的技术各有所长。”Gartner(中国)研究总监盛陵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如果还有别的选择,相信东芝不会选择闪存业务作为出售股权的标的物。然而,在转型期押注核电行业的东芝,却遭遇了2011年福岛事故后的滑铁卢。本次的核电业务减记更给了东芝重重一击,预计其2016年亏损将达4100亿日元(约36亿美元)。此前的2015年,东芝已经亏损4600亿日元(约40亿美元)。

 

面对这么大的财务窟窿,除了最有价值、最有买家的“亲儿子”闪存,退出白色LED领域、图像传感器CMOS业务卖给索尼、医疗器械业务卖给佳能、白电卖给美的、液晶电视海外授权给中国台湾企业的东芝已没有什么其他可拿得出手了。

 

谁有可能接手?

 

东芝的境遇跟之前的夏普有些类似。同样面临财务危机,同样不得不依靠出售一系列核心资产换取资金自救,同样不想卖给外国,同样希望保持控股,看起来未来也同样会一波三折、半推半就。

 

但最终,夏普是以共计3888亿日元(约224.7亿元人民币)将过半股权售给鸿海。而东芝自己的期许,是即使要卖股份募资,也要保证控股,维持雇佣现有员工,并将股份分别卖给多家公司。

 

“日本政府也希望保持半导体产业,应该说最佳的选择是日本财团,但现在没有公司站出来。还有可能是没有一家公司获得控制权,大家分享,这大概是东芝希望看到的。”盛陵海告诉记者。

 

盛陵海向记者指出,苹果、微软等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参与进来,为的是供应链的控制权;如果多公司共同持股的方案能被接受,则为的是进董事会的话语权,有机会与东芝就技术转移进行协商;同行业者控股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因为会引发反垄断调查;中国方面即使参与进来,估计也很难有机会。

 

芯谋研究顾文军认为,如果其股份最终卖给大公司的话,最有可能的是鸿海。他表示:“鸿海这几年一直想转做半导体,和日本公司关系也比较密切,存储器又是大规模标准产品,比较容易入手,还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合作。”

 

从公开资料来看,在众竞争者中,鸿海较受东芝重视。鸿海在入股夏普后,已经迅速帮助夏普在2016年第四季度实现转亏为赢。根据鸿海入股夏普后的一系列做法,保持夏普作为独立子公司,仍在日本注册、在日本上市,都是受日本政府欢迎的做法。

 

记者也从多方收到消息,称日本银行和政府正在运作中,因为NAND是很重要的技术,不希望外流,所以很有可能将出手救东芝一把。

 

但消息的真实性还未可知。从过去尔必达和夏普出售的经历来看,虽然日本政府都曾考虑过技术、品牌不能外流,但政府并没有帮到什么忙,企业如何活下去不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银行也只会想着如何回收投资。

 

存储器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大规模投资的产业。根据IC Insights的最新报告,2016年东芝在研发上支出以27.77亿美元的数额排名全球半导体研发支出第五。顾文军指出,存储器虽然这几年发展前景较好,但未来随着中国公司的进入,波动会越来越大,未来可能成为一个需要大投资但回报又不那么稳定的业务单元。

 

“本来日本公司和日本产业银行就是绑在一起的,如果日本大银行出钱帮忙,反而可能套得更牢。”盛陵海说。

 

(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