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导体留抵40亿 留抵退税存三大限制
2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向主管税收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12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国税局此次公告为留抵退税撕开了一道口子,但“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增量留抵税”又把大部分企业拦在门外。
2月7日集微网应业内公司呼吁,撰文报道《巨额“留抵税”占用百亿资金 半导体企业呼吁退税输血》,其后留抵税占用现金流问题在业内持续发酵,数十家企业陆续向集微网反馈留抵税问题,其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
为进一步统计留抵税影响,集微网整理了A股上市半导体公司的留抵税情况,根据2019年中报数据,50家A股半导体公司的留抵税高达40亿元。除上市公司之外,目前十多家非上市公司也向集微网反馈留抵税问题,金额接近5亿元。
疫情当前,大量企业亟需补充现金流,多家上市公司高层向集微表示:“建议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月末(季末)增值税留抵税额试行全额退税并加大执行力度。”
A股半导体40亿留抵税
50家公司中,中环股份以9.7亿元居首,长电科技以4.5亿元排在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封测三巨头,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均位列前十,留抵税金额分别为4.5亿元、2.4亿元、1.4亿元。
相比于设计、制造环节,封测是集成电路国产化率最高的产业环节。近几年,封测产业不断扩大产能、升级技术,采购进口设备、设施产生了巨额的增值税进项税,但新增收入并不能及时跟上,无法通过国内销售收入的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也正是因此,留抵税日积月累,占用了企业越来越多的现金。

除封测企业之外,需要建设产线的材料环节、大量进口海外芯片的渠道环节,也存在大额留抵税问题。而且,诸多企业均无法享受2011年《关于退还集成电路企业采购设备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的通知》(财税[2011]107 号)政策,但2019年4月开始执行的留抵退税政策,对大量企业却又存在诸多限制。
留抵退税三大限制
“最大的限制是只退增量部分。”多位知情人士介绍,”也就是只退2019年3月底之后的增量留抵税,在此之前的留抵税,只能通过销项税慢慢抵扣。”2015-2019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20%,大量企业投资扩产、迅速扩张,大部分企业留抵税在这一阶段增长数倍。一家外资光罩生产企业人士向记者介绍:“我们前两年在国内买了很多光刻机建厂,产生了大几亿的留抵税。按照政策都退不掉,可能得需要好多年才能抵销掉。”
第二大限制在于,对于近两年成立的新公司而言,目前的留抵退税政策并不适用。“退税要求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但新公司基本都是M级,达不到纳税信用等级要求。”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光刻胶企业向记者介绍,“我们2019年新增了接近1000万留抵税,但因为信用等级限制,无法退税。”
除此之外,退税政策要求“申请退税前36 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成立不足三年的公司,即使没有违法情形,也被部分机关视为不满足36个月的条件。
“还存在地方政府应退未退、延迟退税的问题。”多位企业人士向集微网反馈,“地方政府的拖延问题也非常普遍。”一家上市公司CEO向记者介绍,“我们一个子公司,按照规定可以退300多万,但拖延了好几个月。而且,政策规定增量可以全退,但最后也只给退了1/3。”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为防疫物资重点保障企业提供留抵退税绿灯。但需要指出,防疫物资重点保障企业之外,大量受疫情影响开始亏损的企业,依然要承担社保、薪水、纳税,并为员工配备防疫物资。“我们企业本身就已在替国家承担社会责任。”前述CEO介绍,“对全行业而言,加大留抵退税的适用范围及执行力度,让企业渡过难关,这也是支援防疫工作的一部分。”
(来源:天天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