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发布
 2020-3-26
 

近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剖析,同时对我国企业在开展专利活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调查显示,2019年有效专利实施率为55.4%、产业化率为38.6%、许可率为6.1%、转让率为3.5%,与上年相比分别提升 2.8、2.3、0.6、0.4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专利实施比例普遍提升。

 

《报告》指出,整体来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高侵权违法成本、优化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企业在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旺盛,专利侵权违法成本明显提升、法律威慑作用开始显现、电商专利侵权现象有所好转、严格保护获专利权人认可、企业期盼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

 

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满足创新主体迫切需求;加大行政查处和处罚力度,开展常态化专项打击行动,持续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保护;培育、发展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纠纷协调解决优势,健全行政确权、仲裁、调解、行政执法以及司法保护之间的衔接机制,实现司法诉讼、行政处理、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多种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机统一,形成共建共治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利用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完善电商平台保护相关管理标准,提升打击电商平台侵权假冒行为效率及精准度,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领域营商环境。

 

2019年我国专利实施状况总体平稳,专利布局意识整体良好,但是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运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专利权有效实施的最主要因素。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专利交易许可相关信息披露和传播机制,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专利交易许可效率,进一步降低专利交易许可成本和周期;二是注重发挥高质量创新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专利数量激励向质量激励的转变;三是重点加强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产业方向,激发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出创新发展新动能。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企业注重通过专利来保护自身的海外权益。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能力增强,从向境外提交专利申请(含PCT)意愿变化来看,开展海外研发业务的企业表示申请意愿增强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开展海外研发业务的企业。但同时我国企业也存在专利技术转移引进多于输出,对外专利技术交易呈现区域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引进难度高等特征。

 

为促进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有效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依法严格实施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在国际市场良性流动夯实基础;二是在遵守我国对禁止强制技术转让做出的国际承诺基础上,严格规制TRIPS协议中明确界定为限制竞争、可能构成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如禁止对有关知识产权有效性提出异议、设置独占性返授条件等;三是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应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专利技术国际交易的预判及谈判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限制竞争行为对自身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6.1万件。截至2019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来源:天天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