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园工艺
 
全球市占率不足5% 国产IGBT产业的3个痛点
 2020-4-14
 

IGBT在能源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被看作电力电子装置的CPU,采用IGBT进行功率变换,能够提高用电效率和质量。

 

在节能环保大趋势下,IGBT成为解决能源短缺和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新能源发电等新兴领域对IGBT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带动IGBT市场的增长。

 

据集邦咨询《2019中国IGBT产业发展及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为153亿元,同比增长19.9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工业领域需求大幅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可达522亿元,年复合增长达19.11%。

 

正是国内旺盛的需求,今年2月3日,国内IGBT厂商斯达半导上市后,出现连续22个涨停,从12.74元的发行价,涨到如今的125.10元,涨幅达10倍之多。

 

再看全球,根据WSTS和赛迪的数据,2017年,全球IGBT芯片和模组的市场规模为40.6亿美元,约占全球功率器件市场总规模的19%。其中,IGBT芯片和模组市场规模分别为10.3亿和30.3亿美元。仅英飞凌、日本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ABB前五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就超过70%。

 

虽然国内IGBT市场一直看涨,但是2018年我国IGBT芯片进口依存度约90%,国产IGBT产品市场占比依然很低。那么,国内IGBT技术的发展瓶颈出现在哪里?

 

国产IGBT技术瓶颈

 

与普通IC相比,目前IGBT器件的研发面临哪些技术难题?为什么国内IGBT厂商一直和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制造流程来看,IGBT与一般半导体产品一样,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但重点有所不同,IGBT在设计方面比较难,不需要低纳米级的工艺制程,另外,IGBT属于功率半导体,其散热设计比集成路要求更高。

 

弘大芯源董事长章威纵向与非网表示,“目前,IGBT最主要是可靠性问题,尤其在大功率应用上,例如智能电网、大型太阳能逆变器、轨道交通、新能源车等,这些应用都不允许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对于高质量器件,主要有三个挑战:器件可靠性问题、电荷稳定性问题、器件功能性不佳问题。”

 

同样,在高端市场,IGBT产品不只是高压、高电流器件,主要还是要通过可靠性验证。IGBT技术已经发展了将近30年,技术也已经发展到了第6代。下图中是1.2KV、1.7KV与2.5KV/3.3KV是主要市场应用走向,而单价与毛利均较好;但国内因技术与质量关系,生产与制造以1.2KV以下为主。

 

章威纵指出,“目前,国内的IGBT的最主要技术瓶颈为器件可靠性问题和电荷稳定性问题。”

 

2014-2020年IGBT销售价格、出货量及市场规模的演变情况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企业在IGBT领域工艺基础薄弱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设计、测试以及封装等核心技术方面还积累不够。国内最大的IGBT厂商,斯达半导成立于2005年,而英飞凌于1999年从西门子拆分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很深的技术积累,技术差距短期内很难追平。

 

从国内IGBT企业布局来看,南车时代、比亚迪等均主要为高铁和新能源汽车做配套,华微电子属于国内在消费类IGBT 市场的龙头企业,此前主要产品是第四代产品,和国际龙头差距较大,研发的重心以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第四代、第六代IGBT产品、COOLMOS产品以及TRENCH SBD等为主,力求实现高端功率半导体核心技术快速突破。

 

落后国外IGBT大厂原因

 

从全球的IGBT市场来看,95%以上的市场由国外公司占据,国产IGBT产品占有率不到5%,国内IGBT器件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在哪些地方?国内公司应该如何缩小这种差距?

 

在章威纵看来,“从过去50年硅基半导体发展之初,到目前国外第三代半导体发展领先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没有先进的晶圆代工厂,技术就很难生根。但要有先进晶圆代工厂就要有制程工艺技术。这也是中国硅基及IGBT落后国外的原因,因为需要仰赖进口。”

 

“除了国外产品可靠性强之外,现在国内只放眼在单项产品上,缺乏系统的宏观性,这也是国外的解决方案较容易被接受的原因。因为IGBT只有单一晶体管,因此只能比制程与可靠性,要缩小差距需要有先进制程和可考性实验室。”章威纵补充。

 

最近,中芯国际将以1.13亿美元的对价,将所持有的LFoundry 70% 股权转让给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而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恰恰专注于IGBT、FRD等新型电力电子芯片的研发。可见,国内IGBT企业也在工艺制程方面发力追赶。

 

新能源市场是重要发力点

 

2017 年工信部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200 万辆,2025 年达到 700 万辆。IGBT模块占电动汽车成本将近10%,占充电桩成本约20%。

 

集邦咨询预测,到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所用 IGBT 市场规模将达到 210 亿人民币,充电桩所用 IGBT 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 亿人民币。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IGBT发力的重点市场。

 

国内IGBT龙头企业斯达半导体在上市路演中明确表示,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要扩产,购置全自动键合机、全自动在线式贴片机等工艺设备64台(套),IGBT动态测试仪、晶元测试台等检测试验设备22台(套),以及空气压缩机、纯水系统等公用工程设备15台(套),形成年产120万个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的生产能力。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车时代电气),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围绕技术与市场,形成了“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产业涉及高铁、大功率半导体、传感器、新能源汽车、通用变频器等多个领域。其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公司有IGBT生产线,国内部分机车上采用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产品。”

 

未来几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EV/HEV)动力系统的电气化,将成为助推全球IGBT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内IGBT厂商也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

 

写在最后

 

采访最后,章威纵特别强调,“国内IGBT产业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引进先进工艺制程;第二, 建可考性实验室,搞清楚测量参数以及流程;第三,从系统考虑做好其它配套器件。受肺炎疫情的影响,整个产业链停顿,业绩会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后,需求会爆发。”

 

(来源:与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