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2025快报:全球录用论文251篇,中国内地录用论文46篇
2025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将于6月8-12日在日本京都开幕,会议将汇集世界各地行业和学术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讨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中的挑战。
一、VLSI 2025录用论文情况
根据大会的官方程序,VLSI 2025共录用常规论文251篇(包括1篇Late News论文),其中VLSI技术组录用常规论文104篇(包括1篇Late News论文,来自imec);VLSI电路组录用常规论文141篇。另有邀请论文12篇,以及4篇全体报告。
VLSI技术组录用的104篇常规论文,从区域来看,比利时10篇;韩国24篇;美国19篇;日本6篇;瑞士1篇;新加坡8篇;中国内地20篇,中国台湾16篇。
VLSI电路会议录用的141篇常规论文,从区域来看,爱尔兰3篇;比利时5篇;德国1篇;韩国28篇;荷兰9篇;美国36篇;日本14篇;瑞士2篇;新加坡2篇;意大利3篇;中国内地26篇,中国香港·1篇,中国澳门5篇,中国台湾6篇。
技术/电路联合聚焦录用的6篇常规论文,从区域来看,法国1篇关注ReRAM;韩国2篇;美国2篇;中国台湾1篇。
美国录用57篇,排名第一;韩国录用54篇,排名第二;中国大陆(包括内地、香港、澳门)共录用52篇,排名第三;中国台湾录用23篇,排名第四;日本录用20篇,排名第五;比利时录用15篇,排名第六;新加坡录用10篇,排名第七;荷兰录用9篇,排名第八;爱尔兰、瑞士、意大利各录用3篇,并列第九;德国、法国各录用1篇,并列第十二位。
同时大会邀请了12篇论文,分别来自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楷登电子(Cadence)、Cerebras、格罗方德(GF)、英特尔(Intel)、美光科技(Micron)、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三得电子(Samsung)、海思、台积电(TSMC)。
4篇全体大会报告,分别来自SK海力士(SK Hynix)、英伟达(NVIDIA)、联发科(MediaTek)、意法半导体(STM)。
根据对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不包括特邀报告),三星以17篇居首;imec以15篇排名第二;KAIST以13篇居第三;北京大学以12篇排名第四;新加坡国立大学、台积电各以10篇并列第五。
从产业界来看,根据对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共有20家公司录用66篇,分别是韩国三星17篇,台积电10篇,英特尔8篇,IBM有6篇,应用材料、海力士、索尼半导体各有3篇;华为录用2篇,和铠侠(KIOXIA)、美满电子(Marvell)、美光科技(Micron)并列第八。
从高校来看,根据对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共有58所高校录用164篇,韩国KAIST以13篇排名第一;北京大学以12篇排名第二;新加坡国立大学以10篇排名第三;清华大学以8篇和台湾大学并列第六,复旦大学以5篇和澳门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0、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并列第八。
从研究机构来看,根据对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共有5家机构录用21篇,imec以15篇居第一;中科院微电子所3篇排名第二;中科院半导体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各有1篇。
二、VLSI 2025中国论文入选情况
中国内地共录用46篇论文,其中技术组20篇,电路组26篇;中国香港·1篇,来自电路组;中国澳门5篇,全部来自电路组;中国台湾23篇,其中技术组16篇,电路组6篇,联合聚焦组1篇。
中国内地46篇论文中,除2篇来自工业界外,其他44篇来自学术界:
北京大学12篇,电路4篇,技术4篇;
东南大学1篇,技术组;
复旦大学5篇,电路3篇,技术2篇;
华中科技大学2篇,电路组
南方科技大学3篇,电路组
南京邮电大学1篇,电路组;
清华大学7篇,电路6篇,技术1篇;
上海交通大学1篇,技术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篇,电路和技术各1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篇,电路组
浙江大学2篇,电路和技术各1篇;;
中国科技大学2篇,电路组;
中国院半导体所1篇,电路组;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3篇,技术组;
中国澳门5篇,全部来自澳门大学5篇,位于电路组;
中国香港1篇,来自香港科技大学,位于电路组。
中国台湾23篇论文中,有14篇来自学术界,分别来自“台湾大学”7篇,“台湾清华大学”4篇,“台湾阳明交通大学”3篇;有9篇来来自工业界,分别是台积电6篇,“台湾工研院”(ITRI)、力积电和旺宏各1篇。

2025年中国内地有2家机构首次录用论文,分别是南京邮电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来源:芯思想)